每天早高峰,地铁里人潮涌动,大家行色匆匆赶着上班。可有这么一群人,总是默默站在站台维持秩序、检查安检仪、驾驶列车,保障着每一趟地铁的安全运行,他们就是地铁员工。但最近,不少地铁员工却选择离开这个岗位,人才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。数据显示,2025 年第一季度,全国地铁系统员工离职率达到 13.8%,比去年同期整整上升了 4.2 个百分点!要是这情况继续下去,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营可就悬了。
有人说,地铁员工辞职,肯定是因为工资低。确实,一线员工(站务员、安检员、驾驶员等)平均月薪才 5860 元,和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9283 元比起来,差得不是一星半点。但业内人却摇头叹气:工资低只是一方面,背后还有 5 个更现实、更扎心的原因,听完让人忍不住感慨!
一、累到 “身体被掏空”,职业病找上门
在地铁一线工作,那强度真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。一线员工平均每班要工作 10.2 小时,42% 的人一个月连 4 天休息都没有。就拿站务员来说,每天得站着服务 8 小时以上,脚底板磨得生疼,腿都快站成 “木头棍”;安检员更惨,每天重复抬手、弯腰、查看安检仪这些动作,得做 1200 多次,时间一长,胳膊酸得抬不起来。
开地铁的驾驶员看似 “拉风”,实则压力山大。一趟车开下来至少 8 小时,全程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,眼睛盯着轨道,耳朵听着指令,神经绷得比琴弦还紧。长期这么干,各种职业病就找上门了。调查发现,一线员工里,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、静脉曲张这些毛病的发病率高达 46.7%!很多人实在熬不住,只能选择辞职调养身体。
二、心理压力大到 “崩溃”,抑郁焦虑成常客
地铁员工每天面对成千上万的乘客,各种突发状况和纠纷让人头大。高峰期人挤人,乘客抱怨推搡;有人错过末班车,对着工作人员大发脾气;还有各种奇葩投诉,让人哭笑不得。再加上保障地铁安全的责任重大,一点点小失误都可能酿成大祸,这压力可想而知。
数据显示,地铁员工抑郁症检出率高达 28.9%,焦虑情绪检出率为 31.2%,比其他职业人群平均水平高出 10%!有位安检员就说:“每天被乘客骂,心里委屈又憋屈,晚上回家躺在床上,满脑子还是白天的事儿,根本睡不着。” 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,不少人心理防线崩塌,只能辞职换个环境。
三、晋升无望,看不到未来的 “出路”
在地铁系统里,基层员工想要升职加薪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73.6% 的员工都吐槽 “看不到职业上升空间”。互联网、金融行业,年轻人干个两三年,表现好就能升职,可地铁基层员工得苦熬 7.3 年才有机会往上走!
有个年轻站务员干了 5 年,一直做着重复性的工作,身边同龄人在其他行业都当上小领导了,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。他无奈地说:“每天做着一样的活儿,看不到希望,再干下去,人都要‘废’了。” 既然在这儿没盼头,只能另谋出路。
四、社会地位低,干得 “没面子”
不少地铁员工都觉得,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社会认可,缺乏职业自豪感。在 100 个常见职业中,地铁站务员的社会声望排名才 67 位,连公交司机和出租车司机都不如。逢年过节走亲访友,被问起工作,说自己是地铁员工,别人往往一脸平淡,要是说在大公司、机关单位上班,态度立马不一样。
有位女安检员就坦言:“家里人总觉得我这份工作没出息,让我换个‘体面’点的工作。我自己也觉得在外面说起来没面子,时间久了,就不想干了。”
#图文打卡计划#五、技术革新,饭碗 “摇摇欲坠”
这几年,地铁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太快,无人驾驶、智能安检、无人售票这些新技术不断冒出来。专家预测,未来 5 年,地铁系统 20%-25% 的岗位可能会被淘汰或转型!2025 年,已经有 7 个城市的地铁实现全自动驾驶了。
不少员工心里都犯嘀咕:“现在机器越来越智能,说不定哪天自己的岗位就没了,与其到时候被动失业,不如早点找个稳定的工作。” 这种危机感,成了压垮他们的 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
面对员工大量辞职的困境,各地也开始想办法留人。有的地方给一线员工涨工资,平均薪资提高 18%,技术厉害的还能参加 “技能等级工资制”,多劳多得;有的拓宽晋升渠道,给基层员工更多升职机会;还有的改善工作条件,在车站设置休息室,配上按摩椅、午休床,让员工能好好休息。只有多管齐下,才能让地铁员工安下心来,继续为大家的出行保驾护航!
股票知识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