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海南日报
■ 刘冠丞
当一门讲解租房签约、医保报销的公选课在高校引发“秒抢”热潮,这不仅是课程选择时的趣闻,更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信号。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刚步入社会时经常会面临的现实困惑,也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。
大学生之所以对生活技能教育抱有强烈渴求,缘于其面临的现实挑战。当一些学生或陷入“短租变长租”的合同陷阱,或因医保流程不明而不断奔波,他们需要的,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武装,更需要从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。
如何在生活教育的框架下讲好成长故事?关键在于推动教育供给侧的创新。从一堂课的爆红到体系化的知识构建,近年来,越来越多高校在课程上进行有益探索,这些创新举措正推动生活教育从“知识补充”向“核心能力”转变,以独特的价值吸引着大学生的目光。
但是,要真正让生活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,还需要教育理念的深层革新。例如,在教学方式上,可以超越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,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,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;在课程内容上,可以设计得更灵活一些,让大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学习。此前那些设计新颖、内容实用的课程出现“一座难求”的情况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讲好生活教育这一课,不是单向度的技能灌输,而是要找到与青年成长同频共振的教育方式。在这一过程中,教育者的智慧与投入,必然能引发大学生的强烈共鸣。(据《中国教育报》)
股票知识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